对茶叶的认识300字作文

对茶叶的认识300字作文

品茶 我家虽然算不上嗜茶家庭,但是我家的茶叶也不少.扁平而光滑的西湖龙井;螺旋形、满叶细毫的碧螺春;体形娇小的武夷岩茶;绿中带黄,黄中带嫩的黄芽叶……今天我和姐姐又品起茶来. 我小心翼翼抓起一小撮黄芽叶,一股淡淡的叶香便弥漫在空中,我的心也变得不在浮躁,静下来了.我把茶叶轻轻放入透明干净的杯中,黄芽叶静静的躺在杯中纹丝不动,一旁的姐姐见了微微一笑的说:“哟,真像一个个听话文静的孩子!”我点了点头也说:“你看,它们多么悠闲自在.” 只听得“哗啦”的水声,姐姐把滚烫的白开水缓缓倒入杯中.茶叶像一条条黄绿相间的小鱼儿轻轻地摇着尾巴游上水面,是那么活泼可爱,连我的心也跳动起来.一会儿这些小精灵又慢慢沉了下去. 茶叶片片舒展开了自己的小躯体,如同睡眼朦胧的婴儿在伸展自己娇小可人的身体. 少顷,杯底的茶叶显得越发的蓬松.有的像柔软的柳条;有的像轻软的水蛇;有的像海底的水草;有的像是长长的舌头. 白开水慢慢的由白色变成了淡淡的绿色又变成了深黄色.我闻着诱人的清香,禁不住微微抿了一口,顿时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喉咙涌出淡淡的甜香,久久不散,真是齿颊留香啊! ------------------------- 品茶(1) 家里来了亲朋时第一件事总是先泡茶,有天跟朋友说起喝茶,朋友说喝茶和品茶的感觉是不一样,并说春苦夏涩秋淡冬醇是茶味.可想而知啊,喝和品当然是不同的. 我并不懂茶道,但喝是随意,品则是有意识的在咀嚼在回味,这是众所周知的.懂茶的人从品味中能知是哪季的茶,银毫毛针很淡,冲这种绿茶要热杯,快-慢-快,就是说先用急水冲三分之一再慢冲三分之一再急冲,这样银针叶的下半部就能吸足水竖起来,茶水味足意缓,越品就越有味了.其实我觉得口渴时喝茶一口就下去了,品茶则要有时间和心情,好心情时什么都是精品,坏心情时贡品也成庸物,俗话说意好水也甜就是这道理.喝茶在于品,有心才有品.品本来就是一种带有形象的享受的词,红楼梦中妙玉曾说过,喝第一杯时是品,二杯是喝,三杯则成牛饮了.这世间会品茶的人有几多?品茶在于品味品心品情品意,第一是味道,第二是心情,第三是品者间的友情,第四是品茶间的意境.独品很惬意,但有点凄清的寂寥,一般不主张独品,因为品如果有朋友们之间的意境,那会其乐无穷.品为众是复数,所以得二人以上,一个人不叫品而叫思了. 由喝茶品茶让我想到交友,泡好茶是快慢快,而交友好象应该是快慢慢,因为认识一个人容易,相识一个人难,而相知则更难,至于达到相印相契时的友情则更是凤毛鳞角.交友如品茶,一个好友无啻如一杯好茶,更是人生一大快事,你想想,芸芸众生,为什么偏偏他就能成为你的知交好友?有人说能成夫妻不是命中注定月老牵线,而是刚好两人的情意磁场相碰相吸于是就成了夫妻,就因为是那一瞬间的灵魂相撞,就撞出了一对姻缘,而这友情特别是异性间的友情,是不是也是某种磁场的相吸呢?“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现代社会家庭单位逐渐缩小,人们群体意识日渐薄弱,人际交往的疏离、恐惧、苍白让私欲泛滥的工商社会更是多了一层提防,心与心的贴近感觉变得陌生,想要寻求一种精神抚慰的愿望自然就强烈起来.喝茶喝到最后能详知茶质的好劣,交友也一样,经过岁月的淘洗,金子才会从无数的沙中淘出来,怎样的人怎样的世界观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时间长了才能了解.淘金术用于现实和网络交友我觉得很贴切,有时真是这样的.可是往往很美好的事物,却经不起时间的侵蚀,感叹造物主的伟大时不禁也悲观人性的脆弱,心坚如磐石韧蒲的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心若墙头苇的人,随风而变没有重心,奈何? 品茶(2) 而男女间的友谊自古就让人怀疑其纯度,因为心灵相通的感觉很美,象情侣不是情侣,象友情不是友情的情愫纠缠于二人,不涉爱情却又真有那么一种甜丝丝的滋味,一种同性友情间绝无的那种回味.盖棺才能定论,是不是大多纯然友情都是男女间高尚情怀的给予,亦或认为把爱变为欣赏、珍惜更为重要?因为好茶易得,能品的心情难得,益友易寻,长久的情谊维系难守.恩爱夫妻间渴求天长地久,而能相互心灵抚慰的友情也祈盼能深悠长久.因为情谊太难得.长久的意义是什么?长久就是相互无私的期待,思念,也是无怨无悔的理解信任和尊重.爱情需要用心血呵护经营保鲜,而友情的珍惜又何尝不如是?有人说既然沙子与金都是友,分那么清干嘛?是不用分吗?也许我是太挑剔了,但我决不会对沙子产生想品之心.我会让沙子从我指缝间漏掉,把金子宝贝地捧在手心里呵护,就如捧一杯可品的香茗,不忍一仰而尽,只想细细地慢慢的品,意远情长,让生命充满情趣,让平淡耀出虹弧,但又决不会逾越友情的度界. 劣茶好茗一如沙子和金,前者要品后者则品赏外还需要相.其实不管什么,只要用心了都能品出物质外的东西来,那就是精神,是品的精华沉淀是升华.“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交友做到极处,无有他难,只是品心

人生如品茶 大理苍山脚下缠绕着澄澈的洱海,在洱海游船上,游客能免费品尝到当地特产,白族三道茶.穿着艳丽民族服饰的白族姑娘手托茶盘,里面放着十几只小巧的紫砂茶盅.旁边的另一位姑娘,则用左手的中指和母指钳着茶盅,其余三指呈兰花状,右手圈起如凤凰点头,鞠着躬把茶盅递到游客手中,姿势优雅而富礼仪.解说员说,这是第一道茶,名叫苦茶,喻意生活的艰辛.苦茶香浓而味苦,浅尝一口,立如醍醐灌顶直冲脑门,真正的沁人心脾.接下来上第二道茶——甜茶,喻意生活的甜美,尝过这盅甜茶,感觉到口颊留香提神醒脑.第三道是回味茶,香、甜、苦、麻五味具全,回味无穷,真正是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年轻时我不喝茶,只喝开水,觉得品茶的规矩太多.若用来解渴,又会被人称作饮驴,说明我这个人是很俗的.年纪大了逐渐想到了保健,许多专家都说茶是最好的保健饮料,在国际会议上定出的六种保健饮料,中国的绿茶居然名列榜首.国外渐有以茶替代咖啡的趋势,于是我开始有意识的喝茶,不过那不是为了高雅,而是保命.新茶的品质一般来说要优于陈茶,有“茶要新,水要活”的说法.宋代唐庚在《斗茶记》中说:“吾闻茶不问团挎,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用山泉烹上一盏新上市的龙井,慢慢品尝,其香馥郁,其味醇厚,别有一翻情趣.品茶讲究一个慢字,心急不得,得捂着盖子慢慢的焖,慢慢的品,才能真正品尝出茶的滋味.年轻人没有这般功夫,也没有这个耐心,所以不大容易品出茶中情趣.品茶犹如人生,工作中追求快节奏,为的是生活中的缓慢享受,工作中的忙碌为的是生活中的悠闲.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是我们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 茶贵乎新,这是对一般的绿茶而言,云南的普洱茶却是越陈越好.新制的普洱茶要放上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经过缓慢的“后发酵”,才能去除茶中的杂味、涩味,而留下陈香、桂香、樟香、兰香.名贵的普洱茶有的已经珍藏了七八十年,人们将这些积淀着岁月时光的普洱茶饼称为“能喝的古董”,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像收藏古玩一样收藏着普洱茶饼,把它当作一种艺术品投资了.但它毕竟不像瓷器那样能放上千年,所以投资普洱茶是需要冒较大风险的. 人们在浮光掠影的忙碌人生中似乎发现到普洱茶缓慢的经受时光洗礼的一分从容,一分优雅,一分安宁.品尝普洱茶似乎是在重温那段浸泡在茶中的缓缓流过的时光,感受那屏蔽在摩天大厦之外的山野气息.人生应该有忙有闲,林语堂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能读书、能游名胜、能交益友、能饮酒、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普洱茶似乎天生就是为忙碌人生准备的悠闲饮品.茶要慢慢的喝,生活也要一点一点的过,这样才能品味出人生的滋味.人生如品茶,这道理也只有经过人生的煎熬才能有所领悟.

人生境界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对人生的感悟越来越深.总觉得人来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无奈,也有太多需要追求的东西,总是把自己放入累人的忙碌追寻之中,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人生在世,或为生计为名利劳碌奔波,或为忠义为爱情追逐探寻,但最终化为黄土一抔,除却大德大奸之人留下是非功过予后人评说,多数生灵则随时光流逝而湮没无闻.总而言之,人世一遭,无论舟车劳顿还是安步徜徉,无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而已. 谈到“境界”,突然联想到宋代的词人蒋捷,他的一首《听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韵律上都应该是经典之作.“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这首词就那么几十个字,三次听雨,概括了人的一生境界:青春的张扬和激情、中年的奔波与流落、晚年的凄苦与无奈,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情仇爱恨.特别是最后僧庐下听雨,以“一任”两个字,把人生的悲哀和无奈写到了无法言说的极致. 人生的境界如此美丽,正如花朵、虹及星辰.这种境界其实只属于敏感的心灵.它是一种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体验,犹如月光、花香和清新的空气,侵染、弥漫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生的悲欢离合永远是主题曲,人生的恩怨情仇永远是主旋律.只因有遗憾,我们才去追求完美,只因有苦难,我们才珍惜有限年华.由于有终结,我们才会更加热爱生活,只因为有离去,才会深深地眷恋这世界.面对烟雨花落温暖的春,面对绿叶纷披热烈的夏,面对果实累累酣畅的秋,面对雪花覆地纯净的冬,我们怀着一种感激,去体验那超越平凡的无极之境. 悠悠岁月中,人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果而结果.我们只有从容走过,无需彷徨、犹豫和茫然.也许别人是对的,但我们也没有错,很多事情都无法挽回,再伟大的事情最终也成云烟,所有疯狂之后总归于平静.我们唯一能做的,不忘昨天,憧憬明天,珍惜今天.对不惑之年的人来说,这个过去的昨天它是几十年,而且一去就不复返.回头看,它不是单单一个遥远的回忆,而更重要的是人还要重新走进风雨,需要解决如何把握今天和明天,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壮丽多彩.这才是人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365家政网

    本文地址:http://www.365jiazheng.com/yangsheng/40599.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