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三个故事的母亲都非常令我感动和喜欢,但是我最感动的还是《孟母三迁》,她跟现在社会的父母还是比较相像的,为了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宁愿两迁三地。也表示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那么最让你感动的又是哪个故事呢?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出自《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是梦轲的母亲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多次迁居。现在有时意指父母为了孩子的良苦用心。
孟子从小丧父,靠母亲倪氏一人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孟母希望儿子读书成才,为了儿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为此便有了此后两迁三地的情况。
关于《孟母三迁》这个成语共有两个版本的典故:
故事一:年少时候的孟子家住在坟墓附近,所以孟子经常在坟墓之间玩耍,孟母看到这个情景后,就带着孟子搬到市场附近居住,孟子却又学着商人买卖的事情,他的母亲觉得这个地方还是耽误孟子学习,不适合居住,便又带着孟子搬到书院旁边住了下来,然后孟子看到书院里的儒生学作礼仪之事,便开始学习他们,孟母看到孟子这样,才觉得,此地适合他们居住,便定居下来。这便是第一个故事版本,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故事二:小时候孟子的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就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他居住,便带着孟子搬到了集市旁边,搬到此处后,孟子又开始学商人做卖东西的游戏,他的母亲觉得这还是不适合孟子居住,便又带着孟子搬到了学堂旁边,如此,孟子又开始做那些拱让食物的礼仪游戏,孟母这才决定定居在此。
其实两个版本的区别并不大,都是说明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岳母刺字》的故事,从古至今广为流传,但是关于这个故事,历史上并无依据可查。这个故事始见于元人所编写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是书中并未说此四字出于岳母之手。
这个故事讲的是:北方的金人南侵,而宋朝的当权者无能节节败退,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年仅十五六岁的岳飞投军抗辽。后因其父亲去世,岳飞便退伍回乡守孝。
1126年,金兵入侵中原,岳飞便在此投军,临出发时,他的母亲问他国难当头,有何打算,岳飞回答“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母亲十分满意岳飞的回答,便决定将此四字刺在儿子背上,好让他永远牢记。
四字《精忠报国》
而后,岳母便用绣花针在他的背上刺下此四字,并涂抹醋墨,使此四字永不褪色,为了象征国内无首,刺的国字,并无那一点。
此后,岳飞因多次击败金兵,便成了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敬仰。
画荻教子
《画荻教子》我对《画荻教子》是比较陌生的,《宋史·欧阳修传》有言“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是指用荻在地上书画教儿子读书。
用芦苇杆教识字
欧阳修的父亲在他四岁时便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便用芦苇杆在地上书画,教他写字,还教他朗读很多古人的文章。后来他年龄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了,他便到附近读书人家借书来读,此后他的文学水平就很高了。
欧阳修的好学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
关于历史上的那些母亲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哪位又让你感动了呢?
---------------------
值此母亲节来临之际,我在此像全天下所有的母亲 说一声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见解,请勿喷!
小学生家庭教育,有哪些方法呢?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历史上哪位母亲的故事最让你感动?
家庭教育手抄报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365家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