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1、复温处理低体温最主要是复温,一般都主张逐渐复温,体温愈低,复温愈应谨慎。复温过快对已受冷应激损害的新生儿有害,可造成休克、抽搐或呼吸暂停,这些可能是由于末梢血管扩张、血流量不足、缺氧和脑缺血所致。慢复温即置患儿于一温暖的室内,并以温毛毯或小被包裹,一般用于轻度的低体温。并可望于12~24h内恢复到正常体温。但对重度低温者,其棕色脂肪及糖原耗竭,慢复温常无效。目前多主张外加温,进行主动复温,以减少低温对机体的损害。
2、喂养与液体疗法在复温过程中应补充热量,限制液体入量,纠正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复温加速组织代谢过程,增加葡萄糖代谢需求。由于糖原储备于冷应激时已耗竭,故易于发生低血糖。能量的供应于复温开始时即应给予,但因为低体温及循环紊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管反流、气管内吸入及呼吸紊乱可能发生。低温时不给口服任何液体而代以静脉输注10%葡萄糖液或1/5张的液体60~80ml/(kg·d)。新生儿低温时葡萄糖耐量降低,葡萄糖静注速度以不超过6mg/(kg·min)为宜。当体温上升到正常后开始喂养,开始时每天供应50kcal/kg的基础热量,60~80ml/kg总液量。以后随病情好转而逐渐增加到正常需要量。复温后,如少尿无好转,液体总量应限制。代谢性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纠正,按公式:总NaHC03(mmol)=0.3×BE×kg体重,一般先以半量静滴,速度为1mmol/min,余量在2~3h内输入。
3、控制感染感染可能是低温的诱因,也可能是一种并发症,其表现可能不明显。每个低温的患儿应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或预防感染,药物选择应按不同的病原菌而定,在血培养报告前一般先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150~200mg/(kg·d)及庆大霉素4~6mg/(kg·d)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0~15mg/(kg·d)。如果尿排出量于复温后不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物应慎用,剂量应减小,并应监测血药浓度。
4、心血管系统的支持新生儿硬肿时心肌酶谱均增加,EKG异制;低温时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肺血管压力或阻力增高,LA/AO(左房/主动脉根部)比率较正常增高,于复温时LA/AO比率更显增加,所有这些提示低温新生儿心肌受损,心功能不全,血浆容量增加。复温时限制液量,使用利尿药,甚至用正性肌力药物是合理的。多巴胺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选择性扩张肾血管,其剂量为5~10mg加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速度为5~10??g/(kg·min)。东莨若碱0.1~0.2mg/(kg·d)常用以改进微循环,严重病例于需要时可另静推一次。利尿药应给予,以增加尿量,减低高容量血症,一般常用呋塞米(速尿)0.5~1mg/kg,1次/d。
5、肺出血的治疗肺出血的机制尚不清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中等度或重度低温的病例可试用肝素治疗.其应用指征是:
6、其他治疗甲状腺素可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甲状腺粉口服曾用于治疗本病,并收到较好的疗效,但尚需进一步观察。剂量为4~6mg/(kg·d)(相当于左甲状腺素钠6~10g/(kg·d)。
二、预后
一般因保暖不当、喂养过迟,低体温持续时间较短者,经积极治疗,患儿多能顺利恢复体温,预后良好;由某些疾病引起低体温,常是晚期表现,预后不良,病死率为25%~75%,视疾病的严重度、受寒时间、潜在的疾病、胎龄及出生体重不同而不同。低体温持续的时间较体温降低的程度对预后影响更大。如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血气分析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重症发生多脏器损害/并发DIC,有出血倾向,肺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均影响预后。多数患儿死于复温时肺出血,或死于循环、呼吸及(或)肾功能衰竭。存活者未发现后遗症。耳蜗电位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系列检查,其异常为一过性,未见留有永久性的损害。
相信大家对新生儿低体温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了。自己内心应该有了一个答案。当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但是不管是吃什么,都不要过量,否则不能治病,还会引起其他疾病呢。
2新生儿低温会引起的并发症
新生儿低温会引起的并发症
1.消化系统紊乱:体温较低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的蠕动,因此会出现消化不良甚至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状况;同时低温会使宝宝的反应速度降低,表现在进食中就是吞咽迟钝,容易呕吐,甚至倒灌鼻腔发生危险。
2.心血管异常:当对外界寒冷刺激仍然可以做出有效反应时,宝宝会心率加快;当对寒冷刺激反应迟缓后,心率开始下降,即出现心律失常。同时伴随低血压低血糖症。
3.肾功能减弱:低温使肾小管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弱化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因为低温会导致低血压,所以血流量变慢,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足,达不到正常过滤的效果,因此宝宝会尿液很少,甚至没有。更为严重的低温还经常会出现氮质血症。
4.呼吸道感染:正常来说,如果宝宝受到来自外界的低温刺激,呼吸频率会明显增加,随着体温的下降,由于呼吸中枢正常调节作用受到压抑,宝宝的呼吸频率也会随之降低。如果观察到宝宝的呼吸随着体温的降低反而加快了,就要小心是不是合并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等。
5.神经系统异常:当宝宝的体温在35℃以下时,就没有平时那样反应灵敏了,在33℃以下时,开始出现瞳孔散大的趋势,当体温持续下降至30℃以下时,宝宝对外界刺激就没有反应了,并且呼吸心跳持续减慢,四肢僵硬,体温达不到26℃就基本意味着死亡。
6.代谢迟缓:过低的体温也会使体内代谢速度变慢,使得很多营养物质无法正常代谢吸收。所以尽管低温会导致低血糖,但在这个时候能否给予大量葡萄糖补充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7.合并感染:低温状态下的宝宝免疫力很弱,极易发生合并感染,尤其是在低温时间超过一天后。
新生儿低温的护理治疗
1.复温处理
对于低温的宝宝来说,最直接有效的护理方式就是恢复温度。需要注意的是,复温要循序渐进,因为一下子给予宝宝超出体温较多的温度很容易使宝宝反应过激,严重者会出现休克或呼吸暂停。因此,复温时要把宝宝放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用温热的小被褥覆盖。一天之内宝宝的体温就会正常,但是这种方式适于低温程度比较轻的宝宝。如果是严重低温的宝宝,这种方式基本是没有效果的,建议采用外加温来帮助宝宝恢复体温。所谓外加温就是对低温宝宝提供外来的热量。
外加温的方法
(1)用温热的毛毯将宝宝裹住。
(2)用电热毯:要注意设置为伺服控制或者人工控制,温度把握在39℃上下。
(3)洗温水澡:水温在40℃左右,每次泡澡的时间为10-15分钟,一天一两次。
(4)用暖箱或者辐射加热器:对于低温程度较轻的宝宝,培养箱的温度设定为27℃左右,每隔一小时升温1℃,最高不能超过32℃;外加热器的初始温度要略高于宝宝皮肤表层温度1℃,调整的时间间隔为2~3小时,当宝宝的皮肤温度达到适中温度以后就可以停止供热了,内里温度要等至少12个小时才能完全回升。
(5)用微波器:用微波器复温的方法可以使宝宝的体温恢复较快,体温回升1℃的时间只要6分钟,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烧伤或受到辐射危害,要格外小心。对于宝宝的敏感部位如眼睛,生殖器等在加热时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内复温或主动中心复温
相比于外加温,这种复温方式是从提高宝宝的内里温度开始,即首先把热量输入体内。
2.补充热量与输入液体相结合
由于复温会使宝宝的体温回升并加快组织细胞代谢,因此需要补充能量以防止低血糖出现。此前宝宝的低温已经导致消化系统紊乱,所以不要让宝宝吞服任何营养液。当宝宝的体温有所回升,接近正常以后,才可以喂养。因为低温时的宝宝尿量很少,此时复温以后仍旧尿量较少的话,就要适当减少液量。
3.控制感染
感染几乎是每个低温宝宝都会遇到的,但是很容易忽视。为了避免让宝宝受到更大的健康威胁,建议适量使用抗生素。在抗生素的选择上要视情况而定,在具体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出来之前,可以服用氨苄青霉素150~200mg/(kg·d),以及庆大霉素4~6 mg/(kg·d)或者丁胺卡那霉素10~15 mg/(mg·d)。如果复温以后宝宝依旧少尿的话,氨基糖苷类的药物要少用,同时注意宝宝的血药浓度范围。
4.加强心血管系统支持
心血管检查会反映出宝宝在低温状态下存在心肌受损心功不全的问题,这个时候可以用正性肌力药物,严重的低温宝宝可以另外静脉推注利尿药。呋塞米常用来纠正宝宝的高容量血症。
5.肺出血的治疗
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的低温比较严重的宝宝会出现肺出血,可以考虑肝素治疗法。如果出现肝素化情况,必须马上输血,同时准备足量硫酸鱼精蛋白。肺出血情况很严重的要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宝宝很可能便会可以借此存活下来。
3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新生儿体温低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多,易于散热,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新生儿肌肉不发达,活动少,产热能力差。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措施不够或热量摄入不足时,很易发生低体温。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皮肤硬肿,并可使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功能受累,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病因
1.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不够时,摄入的热量过少,不能通过自身调节产热而出现低体温。
2.受寒冷影响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大于产热,冬春季环境温度降低时,未有效保暖,最容易发生低体温。
3.摄食不足
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如果摄入热量不足,在生后18~24h内即可耗尽。产热过少,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易发生低体温。
4.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能量储备少,摄入的热量少,体温调节能力更差,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低体温的风险越大。
5.疾病影响
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时,由于进食减少,热量摄入不足;因休克、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影响棕色脂肪分解,使体内产热减少,此时如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很易引起低体温。新生儿在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棕色脂肪不能利用,易出现体温不升。
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体温时,皮肤温度常因末梢血管收缩,体温降至35℃以下,首先表现全身冰凉,反应低下,嗜睡、拒乳、少哭、少动。部分患儿可以出现皮肤硬肿,始于四肢、大腿、臀部,严重时遍及全身。
早期可以出现心动过速,严重时可有多脏器损害: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甚至肺出血,血压下降,甚至死亡。神经系统出现昏迷、瞳孔扩大,对外界反应消失。
新生儿都是特别脆弱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生病。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宝宝,不要让他们生病。新生儿体温低,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爸爸妈妈可要当心了,这可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身体健康,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当孩子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带孩子去正规的儿童医院进行检查。
4新生儿肚脐用什么消毒
新生儿出生之后,医生会剪短新生儿的脐带,如果护理不当的话,会出现一些脐带的问题,比如脐带炎,脐出血等,都会给新生儿的健康带来威胁。为了防止新生儿肚脐感染,那么新生儿肚脐用什么消毒?又应该如何给肚脐消毒呢?
首先要做准备用物,棉签数支、75%的酒精一瓶。然后彻底洗净双手,在帮宝宝做护理之前,必须以香皂搓洗手腕至指尖约20秒,才可达到杀菌的功效。
取棉签一支,用75%的酒精蘸湿(要完全浸湿效果才好),用手拉起宝宝的脐带,让其露出根部(经常提拉宝宝的脐带可以加速断裂)然后依序由脐带根部到上方擦拭一遍,最后扩至脐部周围皮肤。
同法消毒两遍。
如果宝宝有肚脐干燥状况良好,则完成前三个步骤后包上尿布即可。但若是宝宝的脐部有感染的现象,出现发臭或是不明分泌物时,则应请医生诊治。
5新生儿肚脐护理方法
护理工作要分成两个阶段,简单来说,就是脐带未脱落前和脱落后两个变化的阶段。
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就应将包扎的纱布打开,不再包扎,以促进脐带残端的干燥与脱落。处理脐带时,洗干净双手后捏起脐带,轻轻提起,用75%的消毒酒精棉棒,围绕脐带的根部进行消毒,将分泌物及血迹全部擦掉,每日1~2次,以保持脐根部清洁。同时,还必须勤换 尿布 ,避免尿便污染脐部。
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酒精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刚脱落脐带的新生婴儿建议用擦浴,不要弄湿肚脐。婴儿不要下水,妈妈把纱布拧的半干往婴儿身上轻擦。创面完全愈合后就可水浴,但也不是直接把婴儿放进水里,而是在浴盆上搁一张浴床,让宝宝睡在上面洗。到5、6个月婴儿能坐了,就可以把宝宝直接放在水里洗了。
此外,在护理新生儿的脐带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具体的细节。
1.妈妈在护理脐带部位时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感染宝宝脐部。
2.在宝宝洗澡 的时候,在脐带脱落前,不要让脐带沾水。如果在新生儿阶段给宝宝游泳,一定要贴上防水贴。
3.千万不要用紫药水,有的宝宝肚脐很长时间不脱落,或脱落后坏脓的,有些老人为了干燥脐带就要给宝宝用紫药水擦拭,这个方法以前的时候经常使用,但现在医学上不提倡这个方法,因为紫药水的干燥效果仅限于表面,而碘伏的干燥效果是从里到外的干燥。
4.脐带进行结扎后24小时之内,家长要密切观察有没有出血。部分新生儿宝宝由于脐带结扎的带子变松,会有少量的渗液或者渗血。如果发现盖在脐带上的纱布被血污染或者湿透的时候,应该立即请医生重新 消毒 结扎。
5.每天要用碘伏棉签擦拭2遍,早晚各一次。在擦拭的时候,一手提起脐带结扎部位的小细绳,一手用沾过碘伏的棉签充分的擦拭脐带与肉连接的地方。并包扎无菌纱布。以后定时进行换药。 如果棉签脏了,就要及时换掉,不要用脏的棉签反复擦拭,这样会感染和发炎的。
6.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365家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