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怎么检查 包虫病有哪些分类

包虫病怎么检查 包虫病有哪些分类

包虫病怎么检查 包虫病有哪些分类

一、包虫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清试验

血清免疫学试验用以检测病人血清抗体,试验方法多种,但以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吸附最为常用,阳性率约90%左右,亦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肺囊型包虫病血清免疫学试验阳性率低于肝囊型包虫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为80%,约5%呈假阳性反应(本病与吸虫病和囊虫病之间有交叉免疫现象)。其它尚有乳胶凝集、免疫荧光试验,可视具体情况选用。

2.血象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半数病例,一般不超过10%,偶可达70%。

3.影像诊断

包括X线检查、超声检查、CT和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等。上述检查虽均为诊断包虫病的重要手段,但在判断结果时,应相互结合并进行全面分析才有助于诊断。如胸片有助于肺包虫病的定位。肝包虫病者在肝CT上显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囊肿内或囊壁可出现钙化,低密度影边缘部分显示大小不等的车轮状圆形囊肿影,提示囊内存在着多个子囊。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手术前包虫囊肿的定位以及手术后的动态观察。

4.皮内试验

以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内侧,15~20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2 小时后始消退,约12~24小时可出现红肿和硬结(延迟反应)。当患者血液内有足量抗体存在时,延迟反应常不出现。有少数患者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均呈阳性。在穿刺、手术或感染后即刻反应仍为阳性,但延迟反应被抑制。皮内试验阳性率在80%~90%之间,但可出现假阳性。其他寄生虫病,特别是带绦虫病等,有较高的非特异性反应。

二、包虫病的分类有哪些

包虫病可在人体内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临床表现视其寄生部位、囊肿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异。因寄生虫的虫种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囊型包虫病(单房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多房型包虫病)、混合型包虫病,后者是由伏氏棘球绦虫或少节棘球绦虫的幼虫致病,国外见于中、南美洲,国内尚未发现。

肝包虫病

肝包虫囊极度肿大时右上腹出现肿块,患者有饱胀牵洩感,并可有压迫症状。囊肿大多位于右叶,且多位于表面,位于左叶者仅1/4。囊肿位于右叶中心部时肝脏呈弥漫性肿大,向上发展压迫胸腔可引起反应性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向下向前发展则向腹腔鼓出。大多数患者体检时发现肝脏极度肿大,局部有圆形表面平滑囊肿感。少数病例叩打囊肿后可听到震颤。肝功能大多正常,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肝B型超声波、肝同位素扫描、肝CT检查均示肝脏占位性病变。通常由细粒棘球蚴所致称为单房型包虫病;而由多属棘球蚴所致的称为多房型包虫病,简称泡球蚴病(alveococcosis)。包虫增殖方式呈浸润性,酷似恶性肿瘤。肝泡球蚴尚可通过淋巴或血路转移。继发肺、脑泡型包虫病。故有恶性包虫病之称。肝质地变硬,表面不平。

肺包虫病

肺组织较为松弛,故包虫囊生长较快,常有干咳、咯血等症状。2/3患者病变位于右肺,且以下叶居多。在无并发症的病例胸部X线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多环形、边缘清晰而光滑的肿块(有继发感染时边缘模糊)。囊肿随呼吸而变形,罕见钙化,大小不一,最大者可占一侧肺野。囊肿穿破囊液液完全排出,在X线上呈空洞型;囊肿破入胸腔时可发生严重液气胸。约半数患者的囊肿破入支气管,囊液咳出而自愈。偶可因囊液大量溢出而引起窒息。

脑包虫病

发病率低(1~2%),多见于儿童,以顶叶为常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与颅内压增高症状。包囊多为单个,多数位于皮层下,病变广泛者,可累及侧脑室,并可压迫、侵蚀颅骨,出现颅骨隆凸。脑血管造影、脑CT、脑核磁共振均有助于诊断。

骨骼包虫病

较为罕见,国外报告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国内报告远低于国外,仅占0.2%左右。以骨盆和脊椎发生率最高,其次可以四肢长骨、颅骨、肩胛骨、肋骨等。细粒棘球蚴侵入长骨后,感染通常从骨端开始,疏松海绵骨首先受侵。由于骨皮质坚硬、骨髓腔狭小呈管状,限制包虫的发展,故病程进展缓慢,晚期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骨髓炎或肢体功能障碍。X线可有助于诊断。湖北的花季少女小周罹患怪病,反复高烧、下肢瘫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医生帮她揪出了致病的元凶,活检显示,她的下肢竟是被虫子蛀瘫的,她身上多处骨头已被不同程度噬空,医生诊断她染上包虫病。

其他

心包、肾、脾、肌肉、胰腺等包虫病均属少见,其症状似良性肿瘤。

人感染包虫病后,常因少量抗原的吸收而致敏,如囊肿穿破或手术时囊液溢出可致皮疹、发热、气急、腹痛、腹泻、昏厥、谵妄、昏迷等过敏反应,重者可死于过敏性休克。

三、包虫病有哪些并发症

常为患者就诊时的首发症状主要并发症为:

囊肿穿破

肝包虫囊可因外伤或穿刺而破裂。破入腹腔时可误诊为急腹症,有剧烈腹痛伴休克继而出现过敏症状,因此,肝穿刺在肝包虫病患者应视为严格的禁忌症包虫囊腔内压力甚高,穿刺后不仅发生囊液外漏、过敏性休克且可使原头蚴种植于腹腔内而产生继发性包虫囊。囊肿破入肝内胆管,破碎囊皮引起胆管阻塞每导致胆绞痛与黄疸。

感染

约1/5~1/4肝包虫囊有继发感染,感染多来自胆道肺包虫囊并发感染者亦颇常见。感染可促使包虫死亡,但亦明显加重病情。

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一、虫毒在肝

症状:上腹胀痛乏力蚋呆或有包块或有腹水或黄疽或发热舌质紫有瘀点或瘀斑脉弦细

治法:疏肝化瘀扶正祛虫

方药:鳖甲煎丸加减丹参30克黄芪13克党参45克当归45克郁金45克炒白术13克香附45克半边莲13克大腹皮13克鳖甲45克山檀16克霄丸粉13克(冲)有黄疽者加菌陈、地耳草、焦枝仁、白茅根等。

二、虫毒在肺

症状胸胀胸痛咳痰带血乏力盗汗或发热嗔脓痰或有胸水舌癣苔腻脉弦滑

治法:开胸散结扶正祛邪

方药:导痰汤加味丹参30克黄芪13克青蒿12克鳖甲13克黄芩12克桔梗45克陈皮45克制半夏45克茯苓13克胆南星7克枳壳12 克甘草6克雷丸粉12克(冲)如发热咳脓痰者加苇茎30克冬瓜仁12克鱼腥草13克胸水加葶苈子4s克大枣6枚。

三、虫毒在脑

头痛较剧固定不移颅骨隆凸呕吐不止或痫病发作突然昏仆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或为截瘫等舌淡苔白滑脉弦滑。杀虫降逆、熄风化痰。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怀牛膝、代赭石、雷丸、槟榔等。

5.中药单方验方

1.柳树娃即柳树皮上所生的植物包块)适量水煎服。

2.蛇蜕研未6~10g/次冲服。

3.灭消包虫汤黄芪、党参、海藻、白术各15g补骨脂、槟榔各15g蛇蜕、蝉蜕、炙山甲各6g土鳖虫、露蜂房各3~6g雷丸12g)1剂日水煎服4周为1疗程小儿量酌减孕妇忌服。为丸则每丸重10g1丸次3次日。

四、包虫病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为根治本病的首选方法应争取在压迫症状或并发症发生前施行。术时先用细针将囊液抽去(慎防囊液外溢),然后将内囊摘除内囊与外囊仅有轻度粘连,极易剥离,常可完整取出肺、脑、骨等部位的包虫病亦应行摘除手术

在手术摘除包虫内囊之前向包虫囊内注入10%福尔马林液以助杀死原头蚴,由于本品对肺部组织具有刺激性和偶有的中毒副作用,故尤其不适用于破裂性肺或肝包虫囊肿国外有人采用西曲溴胺(cetrimide)杀原头蚴,并认为是毒性低、效果好的理想杀原头蚴剂用于人体包虫囊摘除术前,分2次注入囊内适量的0.1%Cetrimide,每次历时5分钟一组10年期间通过378例的手术时应用和手术后观察报告表明,无1例包虫复发,而未用Cetrimide以前术后包虫复发率为10%。

药物治疗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国内外重点研究的抗包虫药物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试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按照WHO意见,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均列为抗包虫的首选药物有作者认为其适应证如下:

①继发性腹腔或胸腔包虫病,多发生于原发性肝或肺囊型包虫病并发破裂之后,亦可因包虫手术时保护不严或因误作诊断性穿刺,致使包虫囊液外溢,继发种植扩散病变遍及全腹腔或全胸腔,手术难以根除。

②多发性或多脏器囊型包虫病或复发性包虫病,病人不愿或难以接受再(多)次手术。

③病者年迈体弱或并存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疾病手术耐受性差。

④经手术探查或不能根治的晚期肝泡球蚴病,或继发肺脑转移者,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存活期

⑤无论囊型或泡型包虫病,化疗作为手术前后辅助用药,可减少复发率提高疗效。

可苯达唑问世后在治疗包虫病方面有取代甲苯咪唑的趋势,阿苯达唑吸收较好,其血清浓度比甲苯咪唑高100倍包虫囊液中浓度比甲苯咪唑高60倍。以治疗囊型包虫病时,其剂量每日10~40mg/kg分2次服,30天为一疗程,可视病情连续数个疗程其疗程优于甲苯咪唑,尤以肺包虫病为佳。对泡型包虫病国内有人建议长期较大剂量的阿苯达唑治疗其每日剂量为20mg/kg,疗程可从17月~66月(平均为36月)不等,经长期的随访发现CT扫描示明显进步,大部分病例原病变区域全部钙化而获痊愈,有效率达91.7%一般病人对长期治疗均能耐受,未见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治程中宜随访肝肾功能与骨髓。孕妇忌用。

甲苯咪唑国外采用剂量与疗程不一剂量自每日20~200mg/kg不等,通常以每日40~50mg/kg为宜,分3次口服疗程1月,休息半月再服另一疗程,一般治疗3个月也有人认为治疗囊型包虫病者需用药1~6月,而治疗泡型包虫病则需延长疗程,久者可达3~5年疗效报告不一,部分囊型包虫病患者可望治愈,肺包虫病之疗效优于肝包虫病甲苯咪唑吸收差,一般空腹服用仅1%吸收,为求提高疗效服药时应配合脂肪餐,药物容易和脂肪一并吸收,据报告脂肪餐伴服时吸收率可为5%~2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365家政网

    本文地址:http://www.365jiazheng.com/jiankang/57672.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