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部病变,最常见的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常见的原因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宫内窘迫,如脐带绕颈、羊水异常等,也常见于分娩过程及出生后的窒息缺氧,少数可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害。

  该病多发生于足月儿,但也可发生在早产儿。

  分娩时胎心可增快或减慢,或第二产程延长,羊水被胎粪污染,出生时有窒息史,复苏后仍有意识、肌张力、呼吸节律、反向等方面改变,甚至出现惊厥。而非新生儿期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常见呼吸心跳骤停,也可见于休克、CO中毒、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肌无力等。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症状

  根据病情不同分轻,中,重三度:

  (一)轻度: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抖动,震颤),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活跃,吸吮反射正常,呼吸平稳,无惊厥,症状多在3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

  (二)中度: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50%病例有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足月儿上肢肌张力降低比下肢严重,提示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如表现为下肢肌张力降低比上肢重,则提示病变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如症状持续7~10天以上,可能有后遗症。

  (三)重度: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极度低下,松软,拥抱反射,腱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前囟隆起,惊厥频繁,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后遗症。

  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HIE的临床症状以意识状态,肌张力变化和惊厥最重要,是区别脑病严重程度和后遗症的主要指标。

3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因素

  1.缺氧:

  (1)围生期窒息: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窒息,宫内缺氧,胎盘功能异常,脐带脱垂,受压及绕颈;异常分娩如急产,滞产,胎位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如早产,过期产及宫内发育迟缓。

  (2)呼吸暂停:反复呼吸暂停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3)严重肺部感染:新生儿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也可致此病。

  2.缺血:

  (1)严重循环系统疾病:心搏骤停和心动过缓,严重先天性心脏病,重度心力衰竭等。

  (2)大量失血:大量失血或休克。

  (3)严重颅内疾病:如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等。

  在HIE病因中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产前和产时窒息各占50%和40%,其他原因约占10%。

4脑瘫患者

  脑性瘫痪的症状在婴儿期表现,常以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为主诉。虽然患儿的脑损害或者脑发育异常是非进展性的,随着脑损伤的修复和发育过程,其临床表现常有改变。如严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婴儿早期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转变为肌张力增高。平衡功能障碍需婴儿发育到坐甚至站立时才能表现出来。关节挛缩和脊柱畸形等继发改变也是逐渐发展出来的。可以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等。这些伴随疾病有时也可能成为脑瘫儿童的主要残疾。

  临床上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并根据受累的肢体分布,分为单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和四肢瘫等类型。以下介绍常见的几种特殊的临床综合征。

  1、痉挛性偏瘫(Spastic hemiplegia)

  最常见,为一侧肢体受累,多数上肢较下肢严重,远端较近端重,而面部常无受累。患儿多在3月后才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患侧肢体少动、持续性握拳、握持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旋前状姿势、画圈步态等。部分患者受累肢体最初可能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才转为痉挛状态。此型常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癫痫发作为部分性或继发全身性发作。斜视很常见。

  2、痉挛性双瘫 (Spastic diplegia)

  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为突出表现。此型多见于早产儿。患儿常在1-3月内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低下。继之为所谓肌张力不全期,患儿在立位并且足底触及检查床面时将诱发双下肢强直性伸直并交叉呈剪刀状。最后进入痉挛期,髋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步态,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上肢受累较轻,常表现为行走时上肢姿势异常,但手的功能受累不明显。此型合并癫痫较少,约占1/5。约2/3患者智力正常或临界状态。斜视很常见。

  3、痉挛性四肢瘫 (Spastic quadriplegia)

  多见于严重窒息的患儿。四肢肌张力均增高,常呈角弓反张状。可伴有核上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和构音障碍。约半数患儿伴有癫痫和智力低下。

  4、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 CP)

  约占10%,缺氧性脑损伤和新生儿核黄疸为主要病因。婴儿早期多有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或手足徐动等表现。患儿可有流涎、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下肢深腱反射正常或增强。可有持续性原始反射。智力大多正常或临界状态。约1/4患者伴有癫痫。由核黄疸引起者多表现为手足徐动、感觉性耳聋、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5、共济失调型(Ataxia CP)

  约占10%。婴儿期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平衡障碍、运动发育落后等。至幼儿期可发现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等体征。多无锥体束征。智力低下不少见但多不严重。

  清楚了脑瘫患者的各方面症状表现,当然做家长的一定要时刻注意孩子身体的变化,要是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以上的症状时,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脑瘫,家长都要带孩子尽早的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和诊断。

5脑瘫孩子的护理注意事项

  一、脑瘫孩子的心理护理:脑性瘫痪病程长,见效慢,患儿家属易出现焦虑、忧愁,甚至有想放弃治疗的心理。积极有效地心理疏导可使其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耐心讲解脑瘫是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适当的措施而达到康复目的。

  二:营养合理:脑瘫患儿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母乳不足,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幼儿补充各种辅食,包括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蛋白质。食物应易消化,高营养。例:牛乳、豆浆、蛋花汤、冲藕粉、果汁、牛肉汤等。

  三、脑瘫孩子的健康教育:指导家属防止患儿的异常姿势,并教患儿练习应该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动作。例如:翻身,爬行,用手持物,单膝跪立等,定期接种各种疫苗。

  四、加强基础护理:脑瘫患儿护理要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晨间护理彻底细心,定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后加强巡视,防止小儿坠床、烫伤、自伤、他伤等其它意外事故发生。

  五、脑瘫孩子的卫生宣教:指导家属注意对患儿的保暖,衣服应柔软舒适。餐具、奶具定期煮沸消毒。大小便后清洗会阴部,防止湿疹,适当户外活动。

  脑瘫孩子的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以上内容已经非常详细的为大家介绍清楚了脑瘫的相关护理常识了,相信通过以上介绍之后,家长们现在已经对此类问题有所了解了吧。脑瘫发作确实是需要家长做好护理,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护孩子。如果您对脑瘫护理还是不太清楚的话,还可以在线一对一免费咨询专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365家政网

    本文地址:http://www.365jiazheng.com/muyin/21211.html

标签: